孟良崮这仗,谁都知道不简单。当年敌我力量对比,国军二十多万顶着四十多万打,也就是华东野战军背靠曾经的整个山东根据地,士兵们一个个顶在山东丘陵的山头上,谁都不敢喘口大气,74师摆在前面,人人都说这支队伍最强,老蒋的心头肉,装备优良打法狠,就是觉得自己横着走,根本没把人家解放军放眼里。结果就是,烽烟一起,战场变化,打到最后,74师全军覆没。那时候整个解放战争阶段,没人觉得这事没悬念。
孟良崮之前的想法很朴素,起初诸位负责人讲的还是按部就班,打弱敌,用人海和包围,精准拔牙。直到七十四师那股自信劲实在招人嫌,进攻线拉太长,自以为刀枪不入,和友邻部队空了大口子,这机会摆在野战军跟前,战机就是这么来的——原定计策立刻变招,老弱不管,先啃硬骨头。陈士榘就直接说了,四个纵队打援,六个主攻,巨大的兵力差,心理底气足。在第一轮安排上,能抽得动的主力,一个没落下。
安排上,1纵、4纵、6纵、8纵、9纵和特纵冲在最前,加上新补配属的独立师直接给1纵补血。1纵刚从莱芜回来,人人说要歇一歇,叶飞又得接“单子”。1纵接过任务,就是穿插,联合独立师把74师和25师的联系全斩了,顺路拦着65师。8纵去找83师,6纵夜里强行军进垛庄,把后路一刀切,4纵北线堵路,其他纵形成合围,当时阵型一个胡椒面撒出去,9纵外线兜大圈,占据山头,开始收紧包围圈。整个过程像是下围棋,每一步都扣着气,分毫差池全盘皆输,74师见形势不对赶紧收拢兵力,寄希望友军能从外线打进来,里应外合,结果就是解放军时间紧、任务重,大家都铆劲要在最短时间解决掉敌人。
这回叶飞是真的顶压力,身上还背着整个战略区域的安危。发总攻前夜,就是陈老总自己直接拨电话,一点拐弯没打,“拂晓前必须啃下孟良崮!74师不灭,啥都是空话!”任务清单,1、4、6、9纵归叶飞总调度,什么代价都要顶住。这里有意思的地方出现了,有不少人看到这个安排忍不住就问,叶飞真能调得动许世友那一拨吗?4个纵队,特别是9纵,那可是许世友,大家常说,许部是华东纵里独树一帜,不是随便哪个司令一句话就能喊走的。
找现成命令文字没看到,说让叶飞四纵统调,疑点就来了。第二个,9纵许世友硬气,叶飞真能让人家听令?现场电话,陈老总那头确实打过去,士榘也回忆中点了个大方向,叶飞则是回忆里明确写出来,自己已经跟4纵、6纵通过话,9纵联系没搭上,这里也是真事。大局战场,通信联络常出意外。
过往指挥系统里,叶飞调1纵、4纵、6纵没一点毛病,新四军寨子就那几拨人,叶王陶其实全是当年一师分出来的旅头,私交太深。说许世友呢,资历确实深,战功硬,9纵调起来不容易。现实里叶飞说过,授权范围已经能动四纵,但电话还没拉上9纵,等于现场只能动属于自己“圈子”的兄弟,9纵到底听不听,真就要看实际情况。
站在领导层面,其实命令压下来,许世友不能表面上拒绝。战场上大事一出,面子那一瞬全无,军令大于一切,人心气都在“拦不下74师一天,后果谁都兜不住”。当然心理上大家都在衡量,指挥系统层层压得这么死,许世友再怎么横,还是要认大局,哪怕架子摆得高一点,任务不能落空。叶飞做回忆,不可能瞎写,细节只会讲得更保守,实际情况也只能后人猜测。
有段时间这事引发热议,网友直接开玩笑,“华东野战军一桌麻将:叶飞推牌许世友能接吗?”又有人带节奏说许会不会玩自己的,关键点其实就在于这场战役真的压力太大,每个人都在赌命,谁都下不了台,一时间没法去推敲细枝末节的权力边界。
人情社会,能否调动关系主要看过往合作和互信。新四军背景这一批,亲密程度大大高于外来血统,所以1、4、6纵动起来高效,“调动最大资源打一仗”,华东独立师硬插在1纵下面,说明指挥链还稳。只有9纵,是许世友亲自领兵的牌面,此军历经中原突破、坚决、刚烈,根里明面都不吃软的。战时陈老总一句话,各纵队都要硬顶上去,肯定表面上“一盘棋”运作,内部实际谁出力多,谁叫得动谁,历史里只能一个个回忆凑碎片。
大家跳出指挥表,看华东野战军整个打法洞见,每一个节点的决断,无不是和实测下场地、气候、敌态相关。孟良崮打到最后,张灵甫部全部阵亡,许世友9纵攻得很猛,4纵、1纵、6纵都拼光了弹药,人拉大炮抢山头,全线运动,短兵相接,真正的集体作战模式,指挥系统磨合到底,外行肯定“将军好做,兵家难为”。
孟良崮一役,传下来的只有主线故事和英雄名字,谁负责调谁,确切命令是否写明在纸上,唯一标准已经不重要。走到今天视角,大家都爱看细节,谁的一纸调令,谁听一句口头,战场最极端的瞬间,每一个决定靠的都是经验、胆识加上下多层命令背后的信任。说白了,纵队之间关系错综复杂,事情到了那一步,不是你情我愿,是大势压着,各自往前冲,谁都得完成自己的那点“生死任务”,这才是那场硬仗给人的集体震撼。
热闹之外意义很清楚,别管许世友到底让不让叶飞调,四个纵队集体冲刺,华东野战军靠的是“生死与共”出来的战场默契。这场仗,定山东、稳华东、挽全国。怎么部署,都是集体选择的最优解,个体恩怨、纸上章法全部为大方向让路。孟良崮仗义见真情,历史回望,大家都看到了属于这一代军人的担当和大师手笔。对许世友、叶飞这些老将来说,指挥边际不是重点,关键是无论命令怎么走,最后的战果摆在那里,谁也抹不掉。
这才是大时代里集体的力量,全力以赴,不问过程,各自值守。每个人都成了那个夜里冲上去的火种,拼的是整个阶段的未来。
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,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。
配资门户论坛官网,杠杆配资平台,炒股配资开户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