朋友的孩子今年参加中考,离重点高中的录取分数线仅仅差了一分。
按正常心理来讲,孩子考得成绩虽然差强人意,但退而求其次选择普通高中,进去后当“鸡头”也不错,更容易建立自信心。
可孩子却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选择:他坚决不愿踏入普高的校门,一门心思非要上重点高中。
重点高中可不是想上就能够上的,不说差一分,差半分也进不去。
怎么办?他提出要上一年学费高达五万块的国际班。
一年五万块,比民办三本的学费都高,赶上大学的中外合作办学了。听说这个消息,我感觉真无语!甚至有点生气这孩子:明明清楚父母很普通,家庭经济条件一般,却依然固执地提出如此不切实际的要求,这根本是完全不考虑父母赚钱的艰辛!
这孩子我从小看着长大的,小时候被父母当作宝贝,初中的小青年了,妈妈还一口一个“宝宝”叫着,平时就有点任性、虚荣心,与两个每月有几千零花钱的同学相比较,时不时会埋怨父母赚得少、家里太穷。
朋友夫妻俩赚得也不算太少,年收入20多万吧,养育了两个娃,作为的生活也蛮好的,并不是拮据的家庭。
但是,满足一个处处需要高消费的孩子,可就不行了。
我发现:普通家庭最大的悲哀就是富养孩子。
被富养的孩子,如同生活在温室里的花朵,从小就被父母捧在手心。父母们怀着“再苦不能苦孩子”的想法,在自己能力范围内,竭尽所能地为孩子提供最好的生活条件和教育环境。
孩子想要的玩具,父母咬咬牙买下;孩子渴望的兴趣班,父母省吃俭用缴费;孩子向往的旅行,父母加班加点攒钱实现。
朋友家孩子的情况并非个例。在当今社会,这样的家庭、这样的孩子数量着实不少。
比如,有些家长,月入不过万,却要给孩子报昂贵的、一年几万元的私立幼儿园; 给孩子买名牌衣服;报一对一的辅导班;去国外游学......
其实,只是打肿了脸充胖子而已。
父母以为用最大的付出就能得到孩子良好的回报,事实上,越是如此不顾条件富养的孩子却最容易养出白眼狼。
还没健全人格和三观的孩子,在所谓的“富养”下很容易迷失自我。
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,慢慢地产生了一种错觉:他们误以为自己的家庭经济状况十分优渥,仿佛生来就该享受富足的生活。
网络时代的到来,更是加剧了这种错觉的滋生。
孩子们每天刷着朋友圈,浏览着各种网络平台,看到的都是他人光鲜亮丽的生活照片:奢华的度假旅行、昂贵的名牌服饰、精致的美食佳肴。这些五彩斑斓的画面,在他们心中勾勒出一幅理想生活的图景。
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,这些也应该属于自己,却从未想过,照片是不是真实的。他们不知道,自己的父母其实只是社会中 80%的普通一员。而拥有奢侈生活的人仅是极少数。
父母们倾尽全力,为孩子搭建起一个看似高配的生活舞台,却换不来孩子的理解与体谅。这些被富养的孩子,在物质的包围中迷失了自我。
他们看到父母辛苦赚钱,不是心疼父母,反而会埋怨父母能力有限,不能为他提供足够的托举。
当看到别的同学拥有新款手机、名牌球鞋时,他们只会满心埋怨地质问父母:“为什么人家有我没有?”
当看到别人家的孩子没有努力学习,却能够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好的学校,他们只会满心埋怨地质问父母:“为什么你们办不到?”
却丝毫没有意识到,自己随口说出的这句话,像一把利刃,深深刺痛着父母的心。父母含辛茹苦的付出,在孩子的埋怨声中,显得那么苍白无力。
普通家庭抚养孩子,表面上是给予孩子最好的,实际上却在不经意间,给孩子灌输了不切实际的物质观念,让孩子失去了对生活艰辛的认知,也失去了感恩之心。
这种富养,不是爱,而是一种伤害,它让孩子在虚幻的富足中迷失,也让普通家庭在经济与情感的双重压力下,陷入无尽的悲哀之中 。
没有哪个孩子天生就懂得感恩父母。
教育家马卡连柯说:“一切都让给孩子,为了他牺牲一切,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,这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。”
普通家庭养育孩子,更应该注重精神的滋养,教会孩子脚踏实地、懂得感恩,而不是盲目地用物质堆砌出一个看似美好的世界,最终换来的却是孩子的不理解和家庭的沉重负担。
配资门户论坛官网,杠杆配资平台,炒股配资开户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